俞包象 画 李白月下独酌诗意(故宫博物院收藏)
月下独酌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醒时相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。
佛教中有所谓“立一义”,随即“破一义”,“破”后又“立”,“立”后又“破”,最后得到辨析方法。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先讲一番道理,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,再驳再建,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。关于这样的论证,一般总有双方,相互“破”、“立”。可是李白这首诗,就只一个人,以独白的形式,自立自破,自破自立,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,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。
诗人上场时,背景是花间,道具是一壶酒,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,动作是独酌,加上“无相亲”三个字,场面单调得很。于是诗人忽发奇想,把天边的明月,和月光下他的影子,拉了过来,连他自己在内,化成了三个人,举杯共酌,冷清清的场面,就热闹起来了。这是“立”。
可是,尽管诗人那样盛情,“举杯邀明月”,明月毕竟是“不解饮”的。至于那影子,虽然像陶潜所说的“与子相遇来,未尝异悲悦,憩荫若暂乖,止日终不别”(《影答形》),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;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,在这春暖花开之时(“春”逆挽上文“花”字),及时行乐。“顾影独尽,忽焉复醉。”(陶潜饮酒诗序)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,说得虚无不可测,推翻了前案,这是“破”。
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,酒兴一发,既歌且舞。歌时月色徘徊,依依不去,好像在倾听佳音;舞时诗人的身影,在月光之下,也转动零乱,好像在他共舞。醒时相互欢欣,直到酩酊大醉,躺在床上时,月光与身影,才无可奈何地分别。“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,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”,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,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。这又是“立”。
最后二句,诗人真诚地和“月”、“影”相约:“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”然而“月”和“影”毕竟还是无情之物,把无情之物,结为交游,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,“永结无情游”句中的“无情”是破,“永结”和“游”是立,又破又立,构成了最后的结论。
题目是“月下独酌”,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,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,由不独而独,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。表面看来,诗人真能自得其乐,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。诗人曾有一首《春日醉起言志》的诗:“处世若大梦,胡为劳其生?所以终日醉,颓然卧前楹。觉来盼庭前,一鸟花间鸣。借问此何时,春风语流莺。感之欲叹息,对酒还自倾。浩歌待明月,曲尽已忘情。”其中“一鸟”、“自倾”、“待明月”等字眼,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。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,甚至于以后的岁月,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,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,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。结尾两句,点尽了诗人孤独、冷清的感受。
参考资料: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,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,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,寓居在安陆、应山。直到天宝元年(742)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李白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,在京仅两年半,就赐金放还而去,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
故宫博物院书画馆
览地点:文华殿书画馆
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。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,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,可以清晰、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。为了感受经典,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,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我们将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,以供广大观众研究、欣赏。
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。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,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,可以清晰、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。为了感受经典,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,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我们将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,以供广大观众研究、欣赏。
故宫博物院网址链接 https://www.dpm.org.cn/Home.html
俞包象(1938-),画家、书法家。一名天龙,字丙乾。浙江诸暨市人。农工民主党派。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、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、绍兴市二届人大代表、浙江省书协会员、暨阳画院院长。
早年师从沈尹默、陆俨少,诗书画印皆精,擅鉴赏。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水族等诸画种皆所擅长。融诗书画印于一炉。印宗秦汉、以浙派为主,书法夔祀魏晋,瑰伟雄拓,奇绝于时。擅鉴赏。山水、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水族等诸画种皆擅长,人物、仕女画之婀娜多姿,吴带当风,充满浪漫神秘色彩。山水画雄浑氤氲,青树翠蔓、蒙络摇缀,气象万千。所画走兽飞禽,动缀契异。
集古代先贤所长于一身,从理论和实践将传统中国画之创作再上一个台阶。贯通六艺,进退以艺修身,志道据德,依仁游艺之士人君子,据“道心”之所在,显现“士气”、“内美”为核心导向,以“易”之三义(变易、不变易、简易);又曰:“天之道,曰阴曰阳,立地之道,曰柔曰刚,立人之道曰人曰义。故圣人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恒执精神,物理嬗变,或数十年即有异同而精神弥万古,以“道心”静观“内美”,即澄怀观化,须于静处求之。至于道尚贯通,学贵根抵,学取众长,不分门户,器属大成者也。至若见识既高,品旨尤至,深阐笔墨之奥,创造章法之真,兼文人、名家之画而有之,通古今之变。艺重品学,度越道德文章之渊源,性情品诣之高洁、涵养有素、戛然独造探赜究微于高明之域,是谓“道形而上,艺成而下,而道者人之所由之路”,“百艺奇巧,皆归于道”,此寻为至止矣。
出版专著有《俞包象书画集》、《俞包象法书彚集》、《书画巨匠—俞包象(上下册全)》(西泠印社)等多种。由中国文联授予“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”、“中国百杰书画家”等荣誉称号和证书。
巨书有《龙》、《寿》,国画《西施浣纱》、《黑猫白猫图》、《雄鹰图》、《牛气冲天•天下太平》为联合国和中外国家领导人收藏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历史名人蒋介石所题《蒋介石故居》匾额,为纪念革命先哲孙中山先生所题《国魂》。作品及其传略收入《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选》、《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作品选》、《当代**书法家精品集》、《中国艺术收藏年鉴》、《中国当代名人录》、《世界名人录》等多种典籍及辞书。
俞包象大师早年师从陆俨少,深得先生绘画精髓,国画山水作品青出于蓝。
俞包象大师 国画牛 《牛气冲天天下太平》写意动物画
《牛气冲天天下太平》写意国画为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先生收藏。
《老子出关》写意中国画
“牛奋四蹄腾龙日 人争大志炳华年”
国画《牧童逐牛》 暨阳居士 俞包象
杨柳岸晓风月清 俞包象 国画牛
2015年12月20日,北京乔禧2015“中国书画专场”在北京天伦王朝举槌,本场共531件精品上拍。其中,俞包象《驰骏》以1100万元起拍,1749万元成交。(拍前估价:RMB 11,000,000-22,000,000)
拍卖图录查看跳转至雅昌艺术网
俞包象(1938-),画家、书法家。一名天龙,字丙乾。浙江诸暨市人。农工民主党派。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、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、绍兴市二届人大代表、浙江省书协会员、国家特级美术师、暨阳画院院长。早年师从沈尹默、陆俨少,诗书画印皆精,擅鉴赏。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水族等诸画种皆所擅长,书法篆刻亦有所造诣。
陈立夫题《艺道造诣—包象大师正》
出版专著有《俞包象书画集》(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,2003)、《俞包象法书彚集》(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,2005)、《书画巨匠—俞包象(上下册全)》(西泠印社,2009)等多种。被中国文联授予“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”、“中国百杰书画家”等荣誉称号和证书。1990年2月,应香港艺术中心之邀,携《洛神赋》亲赴香港参加香港“中国艺术大展”,同年9月,同作品于台北展出。此后二十余年间,相继多次应邀举办个展、大型联展于加、日、韩、澳等多国及京津、沪杭、蜀汉、港澳台等地区。俞包象在道学方面亦有研究造诣,撰写有《道儒异同说》(另捐赠国画《老子出关图》及大篆书法《道》与第二届世界道学会议,1990年),老庄协会授予感谢状(杨汝舟题),以资其对于“第二届世界道学会议”所作的贡献。
启功先生曾赠书联曰:“才华舒展临风锦,意气昂藏出岫云”。陈立夫先生曾为之题:“艺道造诣—包象大师正”。欧阳中石的评语—“代表当代书画坛最高水平”。得到了雒树刚,铁凝,沈鹏,欧阳中石,邵大箴大师们的极度好评。
启功先生题《才华舒展临风锦,意气昂藏出岫云》
沈伊默 题字
俞包象辛丑年国画山水画新作
俞包象大师 辛丑年 人物画 橘颂
俞包象 2020年为 抗疫书写的书法作品 原载《光明网》
俞包象大师 辛丑年新作 《傲视九州》